《燕归巢》近日首演 "乡村振兴"题材首次登上歌仔戏舞台
现代歌仔戏《燕归巢》剧照。
现代歌仔戏《燕归巢》剧照。
(资料图)
现代歌仔戏《燕归巢》剧照。
厦门网讯(厦门日报记者 陈冬 图/厦门歌仔戏研习中心 提供)“当代农村青年创业的故事真精彩!”“没想到传统的歌仔戏也能和流行艺术结合!”8月3日、4日晚,厦门歌仔戏研习中心全新创排的现代歌仔戏《燕归巢》在闽南戏曲艺术中心连演两场。该剧首次将“乡村振兴”这一现实题材搬上歌仔戏舞台,通过戏曲艺术手法,以散文诗般的画面,再现新时代乡村振兴背景下的闽南农村生活。
剧本改了十几稿,直到7月初才落地排练,剧组主创、演员每天三班倒,加班加点,一个动作、一句唱词、一个眼神,不断打磨……连续奋战20多天,在首演舞台上,一众优秀演员的表演让人耳目一新。
8月4日晚,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还组织召开了现代歌仔戏《燕归巢》专家研讨会暨2023年第13期艺术精品创作“火花茶会”。与会领导、专家对剧目表示充分肯定,并从题材立意、戏剧结构、二度呈现等方面的提升提出了意见和建议。该剧将进一步吸纳专家、观众各方面意见,不断打磨修改。
捕捉乡村振兴故事 青年演员肩挑重任
广袤的田野,为许多人提供了人生出彩的舞台。作为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、最有生气的力量,青年在返乡创业、振兴乡村中扮演着重要角色。《燕归巢》围绕着“都市和乡村、出走和回归”铺陈展开,将笔墨对准闽南乡村,在戏剧中捕捉乡村振兴的实践故事。
“日头出来啰红艳艳咧,山高路远啰没轻担咧。绿水青山啰人人爱咧,好景就在啰白云间咧……”一曲清脆的高山褒歌,唱出了返乡创业青年逐梦的心声。剧中,怀揣建设新农村、打造新业态梦想的青年高志勇、金燕、小良和晓琪等,从台湾、上海回到他们深深眷念的家乡高山村创业。他们带着新思路和新技术,用激情、智慧和汗水耕耘这片热土。在艰辛的创业历程中,他们分享了喜悦和幸福,收获了爱情和希望。
该剧由多部文华导演奖获得者韩剑英担任导演,郭国强担任文学指导,林志杰担任编剧,多部文华音乐设计奖获得者江松明担任音乐设计。演员阵容上,歌仔戏界的老将、中坚力量和青春之星联袂出演,总体以青年为主,演员、乐队成员中不乏“90后”“00后”的青春面孔,特别是厦门艺术学校2018级歌仔戏班全体学生参加排演,通过“老带新”“传帮带”的模式,让歌仔戏艺术在新生代中代代延续。
聚焦返乡青年 赋予鲜明新时代特征
《燕归巢》的创作历时三年多时间,郭国强、林志杰深入岛外乡村,与返乡青年、农民、留守老人、民宿从业者共同生活,“目前乡村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空巢,不过随着乡村振兴进程不断推进,乡村飞回了越来越多‘归巢燕’,这些曾经走出村庄的年轻人选择返乡,为乡村发展注入新的活力。”林志杰告诉记者,经过多次采风交谈,他决定聚焦返乡青年,以个体见证时代,探索乡村振兴的戏剧表达,立足闽南风光与风土人情,打造闽南地域生活的情感体验,挖掘乡村振兴进程中的矛盾冲突,展现乡村振兴进程中的思想转变。
《燕归巢》如何通过高山村故事,去完成乡村振兴题旨的表达?编剧采用了轻喜剧的手法,从三个年轻人返乡创业的角度切入,同学之间、父女之间、情侣之间,表面看似家长里短,却又暗隐电闪雷鸣。郭国强说,通过塑造青年形象,生动反映时代精神,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紧相连。
编剧在写作时将人物情感抒发和情节设置进行虚实结合,为二度创作留下较大空间。韩剑英是厦门歌仔戏研习中心的老朋友,基于多次合作,他了解闽南地域文化与歌仔戏剧种特点,这次他大胆尝试在《燕归巢》中探索现代戏的舞台呈现、戏曲化的表现形式和丰富多彩的表现手段,赋予鲜明的“新时代”特征,以群像轻喜剧风格展现当下青年燃烧的青春和新时代农民的真实、质朴,让人捧腹之余又倍感温馨。
此外,该剧的唱腔设计遵循歌仔戏本体特点,运用了凸显地域特色的闽南音乐元素。舞美布景则融入闽南红砖古厝的元素,让舞台在现代都市朦胧的远景衬托下,营造出屋舍俨然、茶山七彩、高山云顶的“都市桃源”诗意场景。
融入年轻新元素 为戏曲现代化提供可行性
当下舞台上,歌仔戏的创作思维和方法,如何更好地符合现代人的审美?歌仔戏人一直在努力。
“在观众印象里,歌仔戏多是悲剧,其实不然,作为海峡两岸共同培育的年轻剧种,在表演上具有生活化、质朴化的特点,特别适合现代戏,我们希望通过创新,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关注。”厦门歌仔戏研习中心主任林德和说,《燕归巢》既保留了歌仔戏原汁原味的传统唱腔,又融入了众多年轻新元素,传统戏曲和现代唱跳等巧妙融合,从演员的服饰到舞台道具都贴近年轻人的生活,演员甚至在舞台上弹起吉他唱歌,剧中台词也符合现代语言习惯,整部剧将时尚清新的气质与温暖现实主义创作传统相结合,为触达年轻受众做足铺垫,也提供了戏曲现代化的途径和可行性。
《燕归巢》曾获2022年度厦门市文艺发展专项资金项目、2022年度福建省舞台艺术精品工程重点剧目。
关键词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