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翻鸡汤,拒绝洗脑:这届年轻人真是越来越难带了!-环球热点评
这届网友真的是越来越难带了!
你说年轻人要奋斗,他们说:好死不如赖活,不做资本家走狗。
(相关资料图)
你说要拼尽全力做到最好,他们说:不不不,努力秃了头,还不如别人随便搞搞。
你说顺风顺水的人都努力奔跑,他们说:没啥没啥,他们只是运气好。
鸡汤,作为曾经封神一般的存在,怎么在年轻人这里就变成了鸡肋,食之无味,弃之可惜,还要遭受明枪暗箭的反击?
更搞笑的是,“鸡汤疲劳”已经成为了常态。
特别是最近,几张鸡汤图和奇葩评论爆火。
吓得我赶快咬了一口酸柠檬,压一压这股凡尔赛文案的惊。
不如看一下现在的鸡汤,走的都是什么路子?
首先登场的是“人性”系列。
一缕灯光打在乌泱泱的座位上。
图片上,红衣老太太双手合十,慈祥地看着穿衬衣的男人。
我的脑海中一下子浮现出无数个感人肺腑的母爱故事:
“世上只有妈妈好。”
“妈妈永远是你唯一的观众。”
打开留言区却差点闪了腰。
“红衣服可以包场”——好奇怪的逻辑关系。
“穿红衣服可以活得久,其他人都变成了坟墓”——呃呃呃,怎么变成了看图说话还有点恐怖的氛围?
“老太太走不动路,为了保命假装鼓励”——突如其来的骚,闪了我的腰。
你要是说是这届网友,脑筋转不过弯,不如再看看下面这个。
看了这幅图,砍柴瞬间想到:
“这是一场无知者的自嘲。”
“有智慧的人,永远不会和傻子争论。”
但评论的画风却......
“蹲着拉屎会被嘲笑,站着则拉不出来。”
呃......这个是要用拉屎来探讨生命的奥秘吗?
“蹲着的人头上有个澳大利亚。”
能说出这样评论的网友,真想说一句:“我敬你是个天才!”
还有还有:
难道这不是“冲出牢笼”和“舍己救人”吗?
但评论区偏不。
“鱼离开水可以抬起浴缸。”
好吧,我服了你,真是“没用的废话”杯比赛第一名啊!
甚至还有流行的玩梗,把鱼尾巴截出来标注“玉足”,仿佛是“本君到此一游”的签到。
再来看看奋斗的鸡汤是如何打翻的。
两个努力的小人,在隧道里挖呀挖呀挖。
思想传统的人是这么想的:“坚持努力就能有回报,放弃努力意味着放弃即将拥有的成功。”
但答案,并不是。
“挖不到钻石的人会头臭。”
我仿佛闻到了丝丝的头油味......
“转身会发现前方的路畅通无阻。”
好吧,这话说的,仿佛也有一丢丢道理可言。
看到这张图,我兴奋异常:这次,一定不会猜错评论了!
一定是“好方法是通往成功的钥匙”!
不,网友们的点,都放在了发型和脸型上。
“寸头显脸长。”
“光棍只能成为别人的垫脚石。”
估计又要有一群光棍要哭晕了。
原来,网友们心中的“励志”,和鸡汤图完全不在一个轨道上。
明明是:自己在呼呼大睡,但成功的人已经闻鸡起舞了。
却被解释成:学英语和屁股困。
这个更厉害了,我们从小就被教育“登高望远”,但大家的注意力都在踩书上面。
“踩书那个没有素质大声喧哗。”
嗯,素质很重要。
但我忍不住咆哮了:难道读书就开阔眼界就不重要了吗?
“多看书,可以启发智慧”,你看,就连锁头都能被读书打开。
嗯?评论里的那个“开锁师傅”是个什么???
我看着手里的锁头,陷入了深深地沉思。
曾几何时,自以为铁石心肠的我,被各路情感鸡汤感动得泪流满面,但现在,还会流泪,只不过,这次的泪,是笑出来的。
老来失伴,眼泪都在眼眶中打转了,然后默默地在心中发誓:一定要珍惜眼前人。
可是,这样的伤感,评论区一概没有。谁来给解释解释:“两直线平行,同旁内角互补”是个啥?
这让我陷入了自我怀疑:莫非我看不懂这个图,是因为小时候几何没有学好?
看了这些,我们不得不承认,反鸡汤还真是比鸡汤更盛行。
电视代表“快餐式娱乐”,书籍代表“沉淀的知识”,而桌子代表着思想境界。
是应该选择书放在上面,还是电视放在方面,明眼人一看便知。
但网友,却偏偏就事论事,讨论起天线来了。
这难道不是在说“黄鱼和其他鱼不同,与众不同才能有出路”吗?
当然,不是。至少,这届网友认为不是。
我不信自己能力不行,又找来一张图。这图,妥妥地说明的是教育问题吧!
但,结果,又错了!对不起,我没见过大蛇丸,孤陋寡闻了。
看了这么多评论,发现了一个共同点。
那就是:大家都不想去探究图片背后的意义,而是就图片论图片,用“讨论图片内容”,来代替“说教和灌输”。
这是为啥呢?好好的鸡汤,为什么就不管用了呢?
试想一下,当我们经历着生活的磨难,顶着太阳送货、淋着大雨走路的时候,哪里有心情体会鸡汤呢?
这些评论仿佛在说:道理我都懂,但我就是不想说出来(做不到)。
那么,反鸡汤是最近才涌现出来的吗?也不是。
其实,很多名人也都说过反鸡汤的话语。
王尔德就说过:“我年轻时以为金钱至上,而今年迈,发现果然如此。”
王朔也说过:“最纯洁的关系,是金钱关系。”“交朋友还是酒肉朋友比较好,酒肉在,朋友在。”
赤裸裸地说着金钱和感情。
所谓“反鸡汤”,并不是一味地抱怨和否定道理,而是通过另一种方式,来让自己接纳。
原来,在这个充满压力和焦虑的社会,我们更需要诙谐来缓解。
与其被治愈,不如自愈。
关键词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