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东 | 三代“治黄人”的初心接力
拍摄时间:8月10日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拍摄地点:历城黄河盖家沟险工33号坝
拍摄内容:全河首座物联网水位站,可在后台电脑端形成不同时段水位变化曲线,更好地助力了防汛研判。
黄河滩上,老中青“治黄人”一刻不得松懈。
潮湿闷热的空气弥漫在河滩,茫茫天地间一条水路蜿蜒。今年,济南黄河边又有了可喜的新变化——10日一大早,记者在“全河首座物联网水位站”盖家沟站见到了正在巡河的“治黄人”。
厚厚的救生装备,30多摄氏度的高温,一边是深不可测的黄河,另一边是长长的救生索……对老中青三代“治黄人”来说,观测水情工情、实时调度值守,守护黄河,从来就不是一项轻松的工作,也没有忙闲之分。
黄河边上的“老中青”,指的是“一人一物”。
人,老中青“治黄人”——年龄最大的50多岁、最小的20多岁。值班值守、水情和工情观测、工程普查、河势查勘、人工观测水尺基点校核……他们克服重重困难,深入研究并推广应用观测,守护黄河。
物,“水陆空”黄河水位监测的“老中青”技术迭代。记者在历城黄河盖家沟险工33号坝的现场看到,“水面”上的人工水尺、“空中”的遥测水位站、“内核在水下”的物联网水位站,相隔10米互相遥望……老中青“治黄人”的坚守、三代“水陆空”观测技术的迭代更新,传颂成人们口中“初心接力”的故事。
第一代:卷起铺盖坚守“自找苦吃”
眼下,正是“七下八上”的防汛关键期,扎根在济南黄河边上的老中青“治黄人”一刻不敢松懈。
1995年参加工作,2003年入党。济南历城黄河河务局机关二支部书记、山东黄河防汛抢险专家王卫乐,在这条黄河边走过了他的28年治黄岁月。他常说:“黄河大堤后面就是家,守住了大堤,就是守住了家。”
20年前的一次暴雨天气,在当时的“王梨”水位观测站,王卫乐的胶鞋深陷在泥泞的险工埽面,一踩一个脚印。短短3公里路,他骑着摩托车摔了3回,好不容易到了黄河边的观测点。
当时的水尺还是六七米长的混凝土杆,流量3000立方米/秒,“那是我当年见过的最大流量。”王卫乐回忆,随着“主溜”的摆动,水尺读数在15分钟左右相差20多厘米。
“我们马上研究探讨、达成共识,在最高和最低之间取用平均值,全力保证测算数据的精准。”他说,每逢恶劣天气,坚守一线的党员都要增加外出频次,巡查人工水尺安全情况,时刻观察水位数据,保障历城黄河水情测报数据的稳定性和精准性。
一直以来,历城黄河河务局有“传帮带”的老传统,“我的老师傅就是一名兢兢业业了几十年的党员。汛期时,卷起铺盖,背上干粮,带着我们在‘冬冷夏热’的帐篷里安家。那时候,我还是个新手,最让我难以忘怀的就是这种治黄精神的传承。”
“后来,自己也成了一名‘老师傅’。”王卫乐笑着说,每每走在黄河边,他都要啰唆一番,希望年轻人能够“自找苦吃”。走到一线,学好本领,更好地治理、保护黄河。
第二代:“土法子”有了科技加持
10日上午,黄河盖家沟险工33号坝上,历城黄河河务局华山管理段党支部纪检委员王鹏程像往常一样,沿着堤坝巡查。
一线“治黄人”的“土法子”,随着时代的变迁,又加上了科技的发展和应用。作为“治黄人”的中坚力量,今年42岁的王鹏程有说不完的感悟……
中午12时40分,烈日当头。
“就是在这,老师傅手把手地教我观测水位。”王鹏程指着立在水中的人工水尺,“浪来和浪去的空白点,我们俗称‘喘气’,这种水尺怎么读?怎样观测险情?怎样的险情对应怎样的处理方案?如何进行河势查勘?”
从人工水尺的“土法子”,到2003年陆续建设遥测水位站,使用雷达水位计,通过观测探头到水面的距离确定水位,水位数据就能自动读取并发送到水情网站。王鹏程称,“这里面学问可大了去了,要时刻保持学习。”
“探头通过横杆悬挂在半空,当遇到强风等恶劣天气时,设备的测报数据可能会出现较大误差。”王鹏程解释说,这就更需要一线“治黄人”穿上救生衣、系上安全绳,再捡起“土法子”去往黄河边进行人工观测比对。
2008年,山东黄河河务局第二机动抢险队赴四川广元抗震救灾。王鹏程将自己多年来学习到的“治黄”经验,应用到了救灾现场……这让他十分自豪,也是在那时,他“火线入党”!
“作为一名党员,正因为见证了时代变迁、科技进步,才更能懂得不断学习新知识对新一代‘治黄人’的重要性。”王鹏程深有感触。
物联网水位站真正的“内核”藏在了柱体内和水下。
第三代:新技术“上岗”
今年5月,物联网水位站在盖家沟险工正式“上岗”!
“24.15米!”
下午1时20分,青年“治黄人”戴康指着“全河首座物联网水位站”盖家沟站最顶端的数据显示说,现在水位站每6分钟就观测1次,1天可以观测240次。现场LED大屏每半小时更新一次数据,在手机和电脑上则是6分钟更新,水位变化情况一目了然。
“说起来,是我们的老前辈当时灵感一现想到的解决方案。”戴康说,2021年,济南黄河发生严重秋汛,当时大家一边在黄河大堤上防守,一边都在想怎么才能让报水位、测根石变得更加智能高效。
作为入党积极分子,戴康一直以老一辈党员先锋为榜样,不断钻研、琢磨。
据物联网水位站研制团队工作人员介绍,“去年我们团队研究根石探测无人艇时,想到用压力水位计测水深,当时就有专家提出黄河含沙量大,测量误差大,没法用;我们不死心,在查找资料时,‘信息通信的数字信号差分传送’让我们深受启发。”
效仿通信信号的传输方法,大家想到了用双探头压力差分法观测黄河水位。“历经多次尝试,不断与人工水尺读取的数据作对比,误差仅有7毫米,符合相关规定。”戴康说,5月,物联网水位站“上岗”,6月,济南迎来黄河汛前调水调沙的一次大流量过程。“水位站详细记录了整个水位变化过程,在后台电脑端形成的不同时段水位变化曲线,很好地助力了防汛研判。”戴康欣慰地说。
站在黄河边,只见袅袅炊烟环绕着星罗棋布的田园屋舍。每每望着宁静美丽的村落,戴康内心常常升腾起一股莫名的自豪感,体会到老一辈“治黄人”坚守的意义。
晚间,记者跟随戴康再次来到“全河首座物联网水位站”盖家沟站。月色昏暗,星光稀疏。“治黄人”的手电远远地射出一条光线,点亮了漆黑的深夜,“24小时在线”的工作强度是整个伏秋大汛中的常态。“我是第三代‘治黄人’,如今接力棒到了我们手里。”漫步黄河边,戴康语气自豪。
滔滔不绝的黄河边上,老中青三代接力,让一条条俗语也随着时代的发展变了唱词:
曾经——远看像“掏炭”的,近看像“要饭”的,一看是黄河段的……
现在——基层观测任务重,物联网云巧应用,手机看水不是梦,全河之首出历城……
(来源:济南日报)
责编:李娅
关键词:
为您推荐
-
智通财经获悉,安进(AMGN US)计划以280亿美元收购HorizonTherapeutics(HZNP US),微
23-08-14